名稱: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問題
我國城市生活
垃圾處理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并正進人新的發展時期。一個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為中心,帶動環衛行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但是現階段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還較低,也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如何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使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系統銜接配套,納人良性循環是穩步推進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必要前提。
第一,是垃圾管理問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一直被忽視的薄弱環節。人們一貫把著眼點放在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理上,而忽視了垃圾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管理,致使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總是處于被動治理的狀態。通常是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越來越嚴重了,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反映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安定,才引起各級政府和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意識到垃圾問題非解決不可了,于是抓科學研究,抓技術開發,抓資源籌集和投人,抓基礎處理設施建設等等。但是如何從源頭抓起,抓住垃圾綜合治理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借助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抓住加強和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抓住垃圾的避免和源頭減量,抓住垃圾的分類收集和直接回收利用,抓住減輕垃圾收運過程的污染,抓住垃圾資源開發利用等等,卻缺乏統籌考慮和安排。其實許多表面是業務技術性的垃圾治理工作都緊密關聯著管理與法制。完善法律規章是為實施管理和處理提供依據,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是為使垃圾治理全過程有序正常、高效實用。事實上,解決垃圾污染與防治問題單純依靠工藝技術手段和資金投人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在此基礎上依靠嚴密的科學管理方式,并致力于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系統各個環節的管理水平,才能夠確保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順利實施。
第二,是管理體制問題。體制問題關系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敗。垃圾管理體制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機構設置得當、具有權威性就能夠使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系統的運作機制通暢高效,反之則相反。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制不健全,其問題的焦點是體制變更頻繁,政企不分,管干合一,缺乏管理與監督的權威性。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直被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由政府包攬。從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到處理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都由政府全部負責。各城市的環境衛生部門既是垃圾治理的監督管理部門,又是垃圾收運和處理業務的執行單位,這種體制不能在環衛行業形成有效的監督和競爭機制,也限制了垃圾產業運營的市場。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已經實施馬路清掃競拍承包,公廁管理競拍承包,給垃圾收運和處理的市場化做了示范。我們要在穩定管理體制、健全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垃圾產業的形成和良性運作。
第三,是有關城市生活垃圾的法律規章還不夠完善的問題。法律規章是加強垃圾管理力度,推動垃圾產業,促進技術開發的保障。近年間,我國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城市生活垃圾的立法工作。國家和地方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規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暫行規定》等,都對我國依法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在應該根據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并依據各類處理技術的發展與建設實踐,制定和更換相關技術標準。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隨著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的提高與深化,與垃圾處理相關的法規及標準規范等將會更加完善,為推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準繩。
第四,是選擇適合國情的垃圾處理方式問題。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水平還很低。究竟如何確立適合國情、因地制宜的垃圾綜合治理體系,需要從源頭到末端都選擇適當的方式。要把垃圾治理的重點放在清除污染、利用垃圾上。尤其要促進有用垃圾成分的直接分類回收,促進廢電池等的分類回收、集中處理。要依據我國經濟、技術和地區基礎條件等來選擇垃圾處理工藝。要避免那種一個階段一個主題曲的局面,以保證實施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治理。
第五,是資金投人問題。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投人大量資金用于垃圾治理問題,為減輕垃圾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提供了保障。但是要提高垃圾治理水平,建設足夠的垃圾處理設施,需要非常大量投資,勢必給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帶來極大的負擔。從目前情況看,_完全依靠政府投資來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是不可能的,必須實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的多元化,運營的市場化,盡可能多渠道籌措垃圾處理資金,以保證垃圾處理資金及時供應。根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垃圾收費制也是補充垃圾處理資金不足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北京、重慶、珠海等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實施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但大多數城市還未實施,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健全垃圾收費制度,認真貫徹“誰污染誰負擔”的原則,使市民和企業事業單位認識自己對治理垃圾的責任,擴大垃圾治理的資金渠道。
第六,是實現垃圾回收利用的多元化問題。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是垃圾治理的主要目標之一。除充分利用各種轉換利用技術實現垃圾的資源轉換之外,更應該發揮我國在床品回收方面的優良傳統,盡快改變近年廢品回收的低潮局面。要實現居民環境意識教育與廢品回收的網絡、配套設施設備等緊密結合使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各類有用物品物盡其用,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