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城市垃圾處理科學發展之路
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成功實踐 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于2002年開始建設,以生活垃圾處理為依托,立足低碳環保產業,發展再生循環經濟,正逐漸形成集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科研教育、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并于2010年被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循環經濟園區類試點單位,也是北京市當前唯一初具規模的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大膽探索和實踐循環經濟發展之路,為城市垃圾處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1.
垃圾處理用科學的理論來引領。
垃圾處理發展循環經濟要結合實際,著眼長遠,用科學的理論定位發展思路,遵循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朝陽區根據實際,采用循環經濟園區發展方式處理城市垃圾,實現技術和管理創一流,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創一流,環境保護創一流,開創了朝陽循環經濟模式,為垃圾處理發展循環經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們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產業生態學原理,以核心區為中心,分別建設能源產業區、綠色產業區、環保產業區和科教產業區,按照“分區布局、一區一業”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四區四業,產業體系,建成了亞洲單線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國內規模最大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等多個項目,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循環經濟道路。
2,建立科學高效的發展模式。多年來,垃圾處理給人們的印象一直是臭氣難聞、蚊蠅滋生、污染嚴重,而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全面降低垃圾處理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走以資源的高效、清潔、循環不傭為基本特征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園區內高安屯填埋場.配套建設滲瀝液處理系統,除可以達
標排放外.還能產生部分中水回用,在園區綠化、道路降塵等方面發揮功效;配套建設填埋氣收集利用系統,一方面可以用來發電供園區自用,一方面還可以利用余熱進行供暖。填埋場相繼引進和自主研發了填埋氣單體點燃器、可移動高桿噴霧除臭裝置、 填埋氣負壓抽氣系統、大功率內燃火炬、全場膜覆蓋工藝、填埋氣導排氣井、滲瀝液導排盲溝和集滲井等一系列項目工藝,實現了以無害化處理手段促進資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將垃圾資源利用貫穿于垃圾處理工作中。 園區內大型垃圾焚燒發電
廠,采用爐排爐焚燒技術,尾氣凈化系統采用完全燃燒+活性碳吸附,及脫硝處理工藝,嚴格控制二英等有害氣體的排放,確保尾氣排放符合國家及北京市地方標準。通過先進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實現垃圾減容減量,避免了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氣味污染; 通過配套建設的水循環處理,實現了垃圾焚燒余熱并網發電,很好地實現了垃圾的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園區內醫療廢物焚燒廠, 作為北京市唯一的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廠,采用回轉窯+爐排爐焚燒技術,回轉窯和二燃室內均布置燃燒器和助燃空氣技術, 焚燒煙氣“急冷+半干法脫酸+ 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塵器”技術,有效去了除煙氣中的各種酸性氣體、重金屬和二英等有害物質,確保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同時,園區正在積極關注醫療垃圾的再生利用,探索采用新 技術和新方法,開發醫療垃圾再 生利用途徑,將醫療廢物轉換為再生資源。
園區內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選取天然復合微生物菌種,以餐廚垃圾為培養基,在高溫好氧條件下產出高活菌、高蛋白、高能量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再按照不同的配方和特殊工藝深加工,制成高能微生物菌劑和生物蛋白飼料,實現了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化害為利,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經過不斷探索,逐漸形成針對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形成焚燒、生化、填埋、資源再利用四位一體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