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自 關鍵詞:垃圾處理 http://www.h6090.cn
1600噸,這是目前洛陽市主城區平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變成2000噸左右。昨日,記者從洛陽市環境衛生監管處獲悉,目前洛陽市主城區有兩處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所剩庫容僅能滿足2-3年的需要,屆時洛陽將面臨垃圾無處可填的境地。
市環境衛生監管處負責人說,面對如此形式,洛陽市規劃新建西沙坡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占地約1260畝,其中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1500噸,今年9月底開始實質性開工。
現狀|兩座垃圾填埋場幾近飽和
據了解,目前洛陽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大部分被送往盤龍冢和張落坪兩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覆蓋黃土,使其自然分解。
在市區與孟津縣交界地帶的盤龍冢填埋場,是一條自然沖溝,長約4公里。其中,長約2.2公里的主溝用于生活垃圾填埋,目前已利用85%。而高新區東沙坡村的張落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目前已接近飽和。
“這兩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每日實際垃圾處理能力為1350噸,經過近十年的運轉后,庫容量減少,所剩庫容僅能滿足2-3年的需要,預計2015年兩座衛生填埋場將封場。”洛陽市環境衛生監管處書記張珞說。
張珞說,據測算,到2020年洛陽市每日將產生生活垃圾2000噸左右。“洛陽城市建設用地極為緊張,以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方法已與城市發展產生了矛盾。”垃圾填埋場的選址通常要遠離居民點和水源保護地,想找到占地數百畝的填埋垃圾的場地相當困難。
應對|新建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園區
張珞說,常用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方式有三種: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發電。其中焚燒發電的優點更為顯著:可處理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非危險廢物),無害化程度高,處理徹底;既能生產蒸汽、熱水和電力,還可回收鐵等金屬;會減少90%的填埋量,節約大量填埋場地。
擬建的西沙坡垃圾綜合處理園區,位于高新區西沙坡村和柳行村之間的一條自然沖溝,土地貧瘠,村落稀少,交通便利,距離城市西環路約8公里,是建設垃圾綜合處理園區比較適宜的選址。該園區垃圾處理方式,以焚燒發電為主,衛生填埋為輔。
記者了解到,在規劃設計中,該園區占地約1260畝,庫容約850余萬立方米,包括衛生填埋場,處理能力為800噸/天;新建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為1500噸/天,配套建設灰渣綜合利用廠及滲濾液處理廠。
監控|在線監測數據,市民可監督、政府可監管
張珞說:“垃圾焚燒廠正式建設還有很多流程要走,還要開展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事宜。”
“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區是對公眾開放的。”張珞說,在線監測的數據會在廠區的LED屏幕實時播放,每條焚燒線設置一套煙氣在線連續監測系統,分析煙氣流量及煙氣中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氣體含量。
據悉,新項目投運后將得到嚴密監管,在線數據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直接通訊連接,做到在線監督管理,周圍居民均可看到,可隨時進行監督,讓居民住得放心。
同時,項目還規劃建設展示廳,進行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方式、焚燒工藝流程等介紹,市民可以詳細地了解垃圾的處理過程。
張珞說,本項目將成立環衛培訓中心,定期開辦固廢處理相關技術、標準法規的講座和環衛技術培訓班,成為環衛從業者再教育基地,并舉辦青少年環保主題實踐及其他拓展項目。
收益|垃圾焚燒變廢為寶,廢水循環利用
據介紹,西沙坡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綜合園區的建設,采用爐排爐工藝,利用焚燒垃圾余熱發電,全廠配置兩套15MW汽輪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約1.47億度。配套建設衛生填埋、渣土收納、飛灰處置、滲濾液處理等工廠。另外,焚燒廠的臭味主要來自垃圾坑,垃圾坑采用密封設計,采用單獨活性炭除臭系統,可避免臭氣外逸。
從清潔直運到焚燒廠,再自然發酵,送入焚燒爐,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經過熱交換器,用熱能發電,煙氣被凈化處理后再排放。洛陽市環衛處工作人員演示了垃圾焚燒過程:
該負責人還說:“垃圾焚燒產生的廢渣會運往灰渣綜合利用廠,制成行道磚等。垃圾焚燒和填埋后的滲濾液會處理到中水標準,盡量回用于焚燒廠內的爐渣冷卻、循環水等環節、以減少污水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