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自 關鍵詞:垃圾處理 http://www.h6090.cn
兩臺垃圾處理機每天可將近400公斤廚余垃圾變成有機肥料
為了推廣垃圾分類,位于文一路上的城市芯宇小區建了生態垃圾處理站,安裝了兩臺“多功能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機”(以下簡稱“垃圾處理機”),據了解,這是西湖區首個啟用的社區垃圾生態處理系統。去年9月,該系統正式運行,時隔大半年,小區內垃圾分類進行得如何?生態垃圾處理站又運行得如何?昨天,記者再次走訪了該小區。
生態垃圾處理站
每天處理近400公斤廚余垃圾
城市芯宇小區地處文一路與教工路交叉口,是隸屬溪畔社區管理的一處高檔住宅小區,現有住戶600多家。
“生態垃圾處理站”位于小區的北面,兩臺處理機方方正正的,像兩個巨大的不銹鋼箱子,上面還附帶著一個廢舊電池回收口,能夠容納大量的廢舊電池。站在處理機邊上,能聞到一股食物腐爛的氣味,但味道并不重。記者注意到,去年的時候這里只有一臺機器在工作,而現在兩臺機器都發出輕微的聲音,一齊運行著。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這邊只有300多戶常住住戶,垃圾產生得少,那時候我們就只開了一臺機器。但是現在住戶多了不少,兩臺機器就都開動起來了。”城市芯宇物業中心工程部的鄭部長解釋說,這兩臺垃圾處理機是小區建設之初就安置在此的,由于小區沒有完全交付和運營成本的原因閑置了三年之久。
“這兩臺機器花了三十幾萬,一直空著也很可惜,去年9月社區為我們爭取了每個月5000元的補貼,這便把兩臺機器開起來了。”鄭部長解釋道,“一臺機器每天能處理200公斤的垃圾,像去年一樣只開一臺的話沒法滿足小區需求。現在需要兩臺機器每天24小時開動。
小小的微生物菌群
可將廚余垃圾化為5%的有機肥料
那這兩臺機器是如何處理廚余垃圾的?有機肥料又是如何產生的?鄭部長笑著說,這所有的奧妙全在小小的微生物菌群身上。只要將廚余垃圾倒入處理機中,通過粉碎與攪拌,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這些小小的細菌會將它們通通分解。其中大約95%變為碳水化合物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剩下的5%殘渣就是優秀的有機生態肥料了。
但這種微生物菌類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溫度基本上要保持在40℃左右,若溫度濕度不夠或長期不使用,都會導致死亡,這也正是機器24小時不停歇的原因,也是機器運行中花費最多的地方。鄭部長表示,這些細菌十分嬌氣,每隔半年就要更換一次。
這兩臺機器每天能夠產生約15公斤的有機肥料,但這一袋袋的有機肥料一直供不應求。“為了保證公平公正,想要肥料的業主都要登記,先到先得。社區那邊也推出了一些獎勵措施。”鄭部長說。
“去年的時候,因為業主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還不高,廚余垃圾中常常混雜著其他垃圾。物業的環衛工分揀起來很辛苦。但經過社區大半年的宣講與培訓,現在的情況已經大大好轉了。”分管溪畔社區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馬毓暖說。